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关闭

    《爸爸真棒微信号》: 颠覆传统课堂的主题式课程,这个学校告诉你该怎么上

    媒体报导

    2018 年 08 月 02 日

    10 : 00

    • 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
      • 放学后,回家做作业
      • 早上7、8点钟走进教学楼
      • 午餐及体育课穿插在课程之间
      201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曾经在记者会上强烈抨击了学生的这种上课方式。


      著名的“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也曾说:“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无边而又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学生们被“困”在了一种根深蒂固而又安于现状的教育环境中。”


      上课如此,考试也是如此,在物理考试中,你永远只需要考虑那几个学过的物理公式,不用担心考题是不是涉及历史问题、生物问题。


      可是,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海平面升高、人口负增长、公司业绩上不去……这些都不是具体哪一门学科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一直沿袭的、习以为常的学科制教学和我们面对的真实世界之间其实有一道鸿沟。


      为了打破这种禁锢,全世界都在进行各种教育创新,“主题式学习”就是其中很热门的一种。然而,由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老师的课堂设计、课堂节奏的把控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高的要求,不少学校还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真正将主题式课程列为常规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而上海耀华临港校区(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沪港学校)就是走在最前面的学校之一。


      上海耀华临港校区脱胎于有80多年历史的香港耀中国际学校,学校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及核心,同时引进海外先进的教学资源,采用双语授课、中外籍专家合作教学的模式,率先在小学阶段开展了具有特色的“主题式课程”,将科学、历史、地理、生物、艺术等多学科融合在一个个主题里,形成了以下几个特色:
      • 跨学科、多角度呈现知识体系
      • 重视互动、学生参与度高
      • 家校结合保证课程效果

      目前耀华的主题课涵盖动物、钟表、我们的身体、圣诞节、光和影、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百年上海等7个主题。前不久,笔者有幸旁听了3年级的一堂“光和影”系列主题课,且随我来一窥究竟。


      看着是听、说、看、玩,实际是英语、物理、艺术和表达力等的融合。


      每个单词出现时,除了要求小朋友和老师们一起跟读,老师也会根据现象把一些词放在一起。让孩子们通过对比进行理解,进而加深记忆。比如这组transparent、translucent、opaque,分别代表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互动讨论和互动游戏:思考和表达
      接下来是互动部分。“光是从哪里来的?”随着老师的问题,讨论环节开始了。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回答起来答案是非常开放的。问题并没有说是什么光,因此给孩子的回答空间是很大的。阳光、灯光甚至萤火虫发出的光都成了孩子们考虑的对象。那么这些光的发光原理一样吗?当然不一样,所以答案自然会五花八门。


      孩子们积极的状态,让整个讨论环节妙语连珠,活泼生动。


      讨论完进入游戏时间,坐进教室的时候我还纳闷,为啥教室的左右两端要分别贴一个斗大的A和B?原来是为课堂游戏准备的!


      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在A和B两个答案中做选择,认为哪个对就站到哪个字母下面。每个问题有10秒钟的时间。6、7个问题,孩子们左左右右的来回移动,最后的优胜者数量不少,作为奖励,他们获得了“光学专家”的称号!用这种方式取代枯燥的“提问——回答”方式,孩子们显然十分乐意!


      3、看Show: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配着美妙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旋律,艺术家利用光和影,将双手变成了一场秀。


      笑声、赞叹声使整节课得到了升华,这节课已经不局限在科学的范畴了,光和影原来可以组合出如此让人沉醉的艺术作品。


      4、难度提升:对知识的巩固和使用


      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稍有难度的题目:


      在这张图上,不同的物体都有不同的影子,可是,有些影子是正确的,有些影子是错误的!至于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就考验孩子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光与影的原理。


      老师给了孩子一定的时间先自己想,并将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圈出来。看,这位同学不但圈出来,还在边上认真的做着备注。


      大家完成之后,老师当场就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也许有些地方没有想明白,没关系,可以带着问题听一听别人的解释。


      以科学知识为主线的跨学科课程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课程很散,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呢? 答案是:


      由基本概念组成节点,将各学科组成网络,最终利用这张网络覆盖实际生活。 这就是跨学科的特点,并不是说一堂课集中在教授一个知识点,而是整合与主题相关的多个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体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知识在这个主题中的位置。


      比如说,光与影的相关知识是建立在一个个具体概念上的,因此——
      首先对于这些概念先要有明确的定义,这就是开头我们看到的“念单词”的作用。
      其次,要了解光与影的原理,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科学的范畴。
      最后,手影艺术与找错误影子的环节,就是在了解了光影的原理后,进行了巧妙的应用。
      学校的教学总监告诉我,耀华主题课的7大主题都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依托强大的课程研发团队,结合多年经验开发出来,并在经过了反复实践后再向学校输出的。尽管如此,根据老师的反馈,这些主题也会做动态的调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目前主题课开设在小学阶段,一个主题通常持续3~5周左右,每个学期5~7个主题。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突破:


      1、打好未来学习的基础


      跨学科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与主题相关的各项内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应用场景,这对于未来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2、 解决偏科问题


      孩子对于单一学科的偏好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单纯讲物理原理,有的孩子可能没兴趣,可是通过手影艺术,可以从喜欢的艺术领域迁移到相对没兴趣的科学领域,愿意去主动了解更多。


      3、积极主动的学习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课程,才能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让孩子有主动参与进来的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堂课的主课老师Grace老师说,在主题课上,她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设置不同的课上活动,比如: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游戏形式,她会在课上多设置一些这样的游戏;但是五年级的孩子就不同了,这样的游戏他们会感到幼稚,反而可以更多采用一些成人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平时的英语课学习中成绩并不算好,人也很内向,上课总是不说话。可是在上关于历史的主题课时,由于他最大的兴趣就是历史,因此非常想将平时所学分享出来。游戏和讨论给了他这种机会,因此上课变得非常积极。而且老师发现,原来通过看很多历史原版书,他的历史相关词汇非常丰富,很多连老师都不知道的名词他也都知道。


      4、让学习一直持续下去


      主题课不会设置课后作业,可是很多孩子因为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回去后依然会抽出时间去主动查阅资料,做更进一步的探究,并且很期待在下次上课时有所表现,这样,主题课的效果就达到了。

      <p同时,学校也通过开设家长信息日、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介绍主题课的教学方式、授课内容,并且邀请家长前来观摩孩子在主题课上的表现,近距离感受孩子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