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Wechat News
Wechat News
17 Jun, 2022
10 : 00
“父亲节”——一个特殊的节日。这次,我们也将展开一次特别的分享:通过一场对谈,呈现一位耀华爸爸对教育的观察与审视。
- 本期特邀嘉宾 -
梁涛先生
小学部Harry&Yilia同学爸爸
临港耀华校级家委会成员
数十年对外投资经验与游历各国的经历
(三年级Harry同学——2019年8月入校;一年级Yilia——同学2021年8月入校)
*梁爸爸是一位国际教育的“忠实拥趸”,他坚定地选择国际教育,并把两个孩子都送进国际化学校。
PART ONE 关于择校
Q:如今沪上有不少国际化学校,对国际教育“情有独钟”的您在当初择校时,最看重学校的什么特质,而耀华的哪些特点最吸引您呢?
的确,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我参访过许多知名学校,在择校时也是经过了仔细而谨慎的综合比较。
简单说来,耀华有三个方面非常吸引我,一是硬件的到位;二是软件的到位;三是实施的到位。
所谓硬件到位,这是很显然的,记得当初访校时,一进到校园我就眼前为之一亮,临港耀华环境优雅、设施先进,而且校内各项设备还在不断地持续建设与完善中,比如我们在建的室内大型综合体育馆。这其实也可以看到学校在管理和规划上的远见。
而软件到位在我看来就是教育理念要先进而全面,还要与当下全球发展的形势相结合。我们的孩子是要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因此,培养下一代最重要就是要保证教育理念的先进,耀华‘全人教育,中西融合’的理念正体现了这一点,也就是把全球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给我们的孩子最有益、最全面的教育模式。
执行到位就是指的‘落实’,在我看来,这是耀华最大的优势。有些学校的硬件可以建得很好,很高大上;软件,比如口号也提得很好,但在落实上才能看到一个学校的‘真章’,需要真正的功夫,也就是如何把硬件设施、软件理念等通过每个点滴细节的良好执行来实现,这才是最难的。对许多学校来说,落实是真正的障碍,因为这是需要充足经验的,而耀华具有90年的育才经验,这近百年教育历史的积累、中外籍优质教师资源的整合与配合,使‘全人教育,中西融合’在孩子的成长中真正得到了落实。而师资团队的多元文化背景也使孩子能够具备全球视野与世界胸怀。
身处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当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变化只会更大。所以,对于孩子,我们要令他们习得中西文化的精粹集合,把先进的内容有机结合,而非片面抱残守缺。我们需要的是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把西方最先进的理念吸收起来。这样,在数十年之后,当孩子们成长起来以后,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才。
PART TWO关于课程
Q:在您看来,学校的哪些课程和活动对两个孩子的成长最有帮助?为什么呢?
耀华的课程与活动相当‘充实富饶’——比如,小学在常规的语、数、英等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戏剧、弦乐、视觉艺术等特色课程;平时有接近200种(包含学术、艺术、体育三大类)的联课活动;每学期更有各种科学周、数学周、阅读周、英语周、音乐会、达人秀、文艺汇演、戏剧节、艺术展、演讲比赛......
每一位老师、每一个课堂,每一项活动,我认为都非常精彩,都对孩子很有益处,所以很难说哪个更好。但是如果让我一定要选出一、二个课程来谈的话,我想说说主题课与中国研习课。
主题课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中外籍教师合作,不论是介绍科学常识,或是人文知识,抑或是历史典故......虽然都是用英文来教学,但却有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而这种多学科融汇的方式兼顾了语言学习和科学与文化探索,两者有机结合,对孩子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全面塑造。
中国研习课这个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还会教授书法与国画,真正培养孩子对东方传统的审美与观念,同时也是对优良历史文化的一种回溯。
这两个课程如果做对比的话,中国研习课好比是人文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审美渗透到血液里;而主题课就像是用外语媒介来介绍现代的科学精神——一个是对传统的继承,一个是对未来的探索。这种交融对孩子的良好成长、对其今后的广阔发展,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PART THREE关于成长
Q:两个孩子加入耀华这几年以来,您觉得他们有哪些成长和进步?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社会发展也很快,所以,我们现在提倡终身学习,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各种成人教育,正如古话所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而我认为,在长远的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中,最要重视的就是三个点,一是培养学习兴趣;二是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最庆幸的就是,两个孩子都在耀华获得了这三点的培养与提升。
学校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课程、活动,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好,是真的会主动爱上学习。像现在居家网课,两个小孩最最想念的就是学校、老师、同学,天天会跟我们说想回学校上课.....上学成为他们所热爱的一件事情。而他们俩也从最初对学习的懵懵懂懂,到上课认真专注,再到现在自己会进行‘超前学习’,看到这种转变,我们家长肯定是十分欣喜的,他们一点点化‘被动’为‘主动’,甚至自己开始把握自己的学习内容,这足以说明学校带给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PART FOUR关于家校共育
Q:作为校级家委会成员之一,您也经常为学校建设献力献策。请问您如何看待“家校共育”呢?
有句话是‘教育应该是一种安静的支持,家长支持老师,给予老师管教孩子的底气和尊严;老师支持孩子,不厌其烦地把孩子杂乱的枝丫修剪整齐,让孩子笔直的刺向高空,沐浴更多的风雨阳光。’家校是教育关系中紧密的生命共同体,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教育正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合力。
这种合力来自于老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合作。可以说,孩子的成才,是校方与家庭共同的结晶,需要家校彼此配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各司其职,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行,而家校合作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单靠老师,给不了孩子独一无二的爱和人生教育;单靠家长,给不了孩子系统的知识和全方位的指导。家长通情达理,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老师认真负责,不姑息,教学才有秩序。
而这种合作无疑是来自于有效的沟通。学校设立家委会就是家校沟通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桥梁,我也很荣幸能够加入到家委会的工作来,为家校合作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与贡献。
我也看到,学校为营造良好和谐的共育氛围开展了大量家校合作的活动——多个家校互动平台的创建、亲子共读的教学活动、家校联系专员的设立、每学期的家长教师见面会、每月的校长‘云’时光、还有‘智慧家长’频道......这一切正是在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每个孩子的优秀。